「極美畫會」於卯澳漁村寫生活動花絮

新北市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邀請極美畫會來卯澳漁村寫生。在吳憲明先生的引介及極美畫會曾會長的大力支持下、於10月21日成行。

極美畫會於利洋宮前合照留影

當天天氣不好、晴時陰偶陣雨、讓畫友們倍感辛苦、但大家還是在各自取景的地方、認真作畫。天氣讓這次的寫生活動感到些許的遺憾。雖然天公不作美、但在曾會長熱情邀約下、請來幾位名畫家、今天到場的有洪東標老師、張柏舟老師、許忠文老師、鄭坤池老師、郭淑敏老師、及吉林美術館羅館長等多位名畫家來共襄盛舉、非常感謝。

在各位老師及這麼多畫友來支持、使這次的活動倍增光彩。卯澳漁村的美、留下極為美麗的作品之外、更藉由各位老師及畫友的精彩畫作、把卯澳漁村的美傳播給更多人欣賞。

馬崗淨灘活動圓滿完成

本協會於10月16日、發動馬崗淨灘活動。線上報名非常踴躍、礙於COVID-19疫情、人數不能太多、祇好提前終止、有80位報名成功。

10/16(六)馬崗淨灘活動


活動當天加入當地居民與協會成員共120幾位、分成5組進行淨灘、約2小時的活動、當天天公作美、給了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加上大家的努力、竟然撿了一大卡車載不完的垃圾、還要載第二趟。

感謝每一位參與者的熱情參與、感謝「荒野協會」志工們、更感謝「東北角風管處」林主任帶著同事全程參與、讓整個淨灘活動圓滿完成。感恩大家。

馬崗淨灘活動

由本協會「新北市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與「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共同舉辦馬崗海岸淨灘活動、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備有小禮物贈送)

活動時間:110年10月16日上午10:00~12:00
集合地點:馬崗市民活動中心
淨灘地點:馬崗海岸(灘)
午餐地點:馬崗市民活動中心

活動時程:

1、 10:00~ 10:10 集合
2、 10:10~ 10:30 分組及淨灘說明/用具發放
3、 10:30~12:00 淨灘活動
4、12:00~13:00 午餐(小卷米粉)
5、13:00 馬崗社區導覽(自由參加)

注意事項:

1、請作好防曬準備、如衣著/袖套/遮陽帽等
2、海灘地面高低不平、請穿適合行走之布鞋或休閒鞋
3、疫情期間、請遵守防疫規定
4、交通請自行處理
5、垃圾集中一處、委請風管處代為清運
6、有意願參加者、請直接在各群組報名

歡迎大家一起來保護海洋環境

海女導覽花絮_01

馬崗海蝕平台的潮池,是一個給小朋友們觀察潮間帶生物的好地方。在海女阿嬤的細心帶領與解說下,跟著家人休閒旅遊的同時,也同時對海岸生態多了一份親身體驗與認識。

陽燧足,海女阿嬤跟大家介紹潮池生物,只看不抓。

這次的海女導覽,由協會的理事,麗華小姐阿嬤親自為遠方來的大小朋友們導覽。

除了為小朋友們介紹海女如何採集可食用的食物之外,也帶大家走訪了九孔養殖場,以及九孔養殖方法與採收的過程。

馬崗遼闊潮間帶的潮池
參觀九孔養殖池

我們衷心期待,保護生態環境的種子,可以在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身上,撥下一顆小小的種子。看著小朋友們在潮池觀察潮間帶生物,最近協會為遠來的朋友們做了一次海女導覽馬崗的海蝕平台是一個適

與海女阿嬤歡喜合照

本協會榮獲新北市政府頒發性別平等績優團體獎狀

本協會「組織章程」第十七條:本會置理事11人、監事3人,由會員選舉之,分別成立理事會、監事會。選舉前項理事、監事時,須符合理監事單一性別不低於三分之一。….

此規則之主要精神,是希望凡是認同本協會「保護漁村文化、維護生態永續」宗旨的夥伴們,能夠不分男女,不分性別,凝聚大家的共識,發揮最大的團體力量!

而我們也很榮幸得到政府的肯定,獲頒此一證書。感謝所有會員們的支持與努力!

利洋宮沿革

一、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緣有本村民賴立、某日在海邊釣 魚、在海邊撿 回一尊手提漁籃觀音菩薩神像、帶回家設案供奉。 因非常靈 驗、 自然成為村民及鄰近村落人民前來參拜。
二、清道光十二年(西元1832年)、因信眾日益增加、爰經地方熱心人士發起興建寺廟、完成後、恭迎佛駕進廟奉祀。
三、清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經歷六十年歲月、觀音菩薩顯聖、扶乩指點重建宮殿、旋即指示建廟地點(即現址)、並指定採用該址一塊大石、做為所需之石材、並預言來日卯澳灣內會漂進一根大木材(是上等樟木)、足供建廟用材所需。因此重建寺廟盛事1、如期順利完成。(當時五品軍功吳藏亨叩謝之石柱、尚保存在廟內。)
四、日據時代神像危機:日本人為消滅台灣人的民間信仰、欲將廟內神像全數銷毀、幸有本村信眾、將搶救之:。
五、民國二十三年(西元1934年)、經四十二年歲月、寺廟海風鹽份的侵蝕、瓦礫等風化腐朽、地方熱心人士再次籌募經費、重建寺廟。
六、民國五十九年(西元1970年)、距上次重建三十六年後、再次大規模重建、不但整個廟頂新建、廟裡的樑柱及神龕也全翻新、在原廟的兩旁各再加蓋一房、擴大寺廟規模。
七、民國七十八年(西元1992年)、第三次重建、之後陸陸續續完成了許多功能性的大小工程。如鐘鼓樓(重蓋一次)、拜亭(擴建兩次)等、呈現今日之規摸。
八、利洋宮從1832年建廟迄今、有176年歷史(1832一2018)、神像也由早期供奉的觀音菩薩、到今日由全省各大寺廟掛香來的媽祖分身、及其他諸神入寺、利洋宮香火日益興盛、前來參拜的進香團絡繹不絕。

總結

賴立有緣奉菩薩、靈驗遍傳眾人參。
大石巨木建廟材、神像危機了自然。

利洋宮(佛祖廟)

利洋宮是里民的信仰活動中心,也是里民的休間中心,每天早晚或農閒漁閒期間,里民相聚下棋聊天享受那慢活的日子。

卯澳利洋宮


利洋宮奉祀 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水仙尊王、福德正神等。其沿革如下:
一、道光十年(西元一八三O年)開始供奉。
緣有本村民賴立,某日釣魚時拾獲手提魚籃觀世音神像,即奉回家中設案膜拜,非常靈感,成為本村及鄰近住民朝拜之守護神。(利洋宮手提魚籃觀世音神像是全台唯一)。
二、道光十二年建廟。
民眾信奉者日增,為弘揚觀世音菩薩精神及佛教文化,經地方熱心人士提議,興建利洋宮,恭迎神像進廟奉祀。
三、清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第一次重建。
觀世音菩薩顯靈扶乩指點,採用現址之一塊大石頭,並預言卯澳灣將漂進上等樟木,足供建廟用之木材所需。果然佛法神通廣大預言成真,村民遂順利完成重建任務。
四、日據時代神像危機。
日本人為消滅民間信仰,欲將廟內神像全燒毀,幸有本村信徒將搶救之神像藏在家中樓閣,免於被燒毀,待日後伺機復位,才得於延續今日之利洋宮。
五、爾後有幾次重建如下:
(1)、民國五十九年第二次重建。
(2)、民國八十一年第三次重建。
(3)、又於民國一O五年增建拜亭。
自從政府開闢北部濱海公路,規劃東北角為觀光區之後,由於交通方便、香客日增,如今每週都有數團進香團前來朝拜,香火鼎盛。

一首詩: 

-百餘年利洋宫、民間信仰心所託。

提篮觀音奉主神、神名遠播香客多。

網沙打魚

舢舨船組捕魚在夜間。「網沙打魚」則是在白天進行。

先解釋什麼是「網沙打魚」,就是小魚群被沙魚或大魚追逐到近岸邊成為魚欉,漂浮在海面,漁民直接用大圓網撈魚。漁民利用大圓網(網框直經約1.2公尺左右,網柄長約2.5公尺)。

漁季時,將船開到魚群旁,直接下網撈魚、因網太大,再加上網中有魚、一人無法正常操作,必須在網的兩旁各有一名助手,用繩索綁在網框左右兩邊、收網時三人協力將網拉起。這也是我們回憶中的一種捕魚方式。

一首詩: 

大魚緊逼魚失序、逼向近岸無處去。
驚慌之魚失動力、圓網下水魚撈起。

放囹仔

        放囹仔也是漁村另一項重要捕魚作業,畢竟靠舢舨船捕魚不足於應付全年生活開支。漁民會在海岸邊「放囹仔」,傍晚出去放網,第二天一大早收網,成了漁村生活的一部分。


        每當颱風過後,外海浪大水冷,魚都會靠近岸邊躲浪、此時放囹仔可以捕到比平常更多的魚。如果運氣好,會是一筆大收入,如果是東南颱,浪大水冷,魚會被打上岸來。在岸上有機會撿到大魚。
        以前刺網單一層,抓的是固定大小的魚。曾幾何時,刺網變三層(三種不同的網目),大大小小的魚通通一網打盡,這種竭澤而魚的作法、使近海漁業更加速枯竭。因此政府下令禁用這種三層網目的刺網。
        去年(西元二〇一六年)五月,政府宣佈卯澳灣為「漁業裁培示範區」之後、卯澳灣內一律不准「放囹仔」政府目的是要養息生態、讓灣內生態更加豐富。立意很好,可惜管理不良,效果不彰。讓本地居民感覺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我想以目前的管理方式很難成功、政府花再多的錢也祇是浪費。希望能重新檢討如何作有效的管理,真正做到不去破壞生態,才有機會成功。並在每年開放一定時間,漁民受益後,願主動配合,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並將此成果推廣到台灣各地。

一首詩:                        

垂直漁網放一線、魚兒誤闖卡網間。

小魚放過大魚收、永續漁法有明天。


捕飛魚

飛魚群集迴游,以浮游生物為食。通常生活在海面表層,繁殖期間會集中於海面的浮藻類或任何漂浮物產卵。飛魚受驚時會躍出水面,胸鰭張開,可以在空中滑翔一段時間。
        每年4~7月是飛魚季、漁民依据飛魚的習性,用延繩來捕飛魚。两艘船拖着在延繩上綁着一束一束的稻草,飛魚會聚集在稻草束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拖繩(約l小時餘)之後,兩船靠近,開始下網、之後開始收繩、收到大約剩1/3時,船員要跳進海裡趕魚,等繩子收完,集中全力,將魚趕進漁網、然後收網。這樣週而復始地作業。
        捕飛魚卵則是魚季後期,用較大的草包將其攤開一片,放置於海面,讓飛魚在草包產卵,一段時間之後,收回放置海面的草包,飛魚卵就附在草包上。經加工之後,就是日本料理壽司店上一大重要食材 。(小時候我們可以在海岸邊撿到附在海藻上的飛魚卵)。

一首詩:                        

延繩密密稻草束、兩船兩繩凌波去。

草束之下飛魚聚、下網收繩人趕魚。